武汉江夏区简介

2024-12-19

一、江夏区名称的由来

(一)以水得名之说

江夏区名称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依据水名而来。据《汉书》载,“江夏郡,高帝制,属荆州”,东汉学者应劭注曰:“沔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简单来说,就是自沔水分流,到南郡华容的这条河是夏水,它流过南郡境内后汇入长江,所以这一片区域便被称为江夏。

从地理逻辑上分析,古代水系对于地域的划分和命名往往有着重要影响。沔水在这里分出的夏水,如同一条纽带,串联起周边的区域,其流经之处的人们依据这一显著的自然特征来称呼这片土地,是符合古人对地理环境认知习惯的。而且,在当时以水路为主要交通和经济交流途径的情况下,依水而居、傍水发展的人们,自然会将身边这条重要的河流作为地域命名的关键要素。

追溯历史渊源,这种命名方式也体现了当时的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相结合的特点。江夏作为一个区域概念,从很早开始便在荆州这片广袤的地域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水名与地域名的融合,见证了这片土地在岁月长河中逐渐形成稳定的、有辨识度的标识,也承载了古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展生产生活以及进行区域管理等诸多历史记忆。

(二)江夏山得名之说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江夏得名于江夏山(今蛇山),这里的 “江” 指的是长江,“夏” 指的是夏水。长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系,自古以来就是地域划分和人们聚居生活的重要参照,其浩浩荡荡流经江夏区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灌溉、交通等诸多便利,是地域的重要标志性元素。而夏水同样在区域的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与长江共同塑造了当地的地貌与生态环境。

江夏山(蛇山)在当地的地理环境中颇为突出,古人依据周边显著的山脉以及重要的江、水,将此地命名为江夏,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这一命名方式体现了古人对所处环境的整体认知,山、水元素共同构成了他们生活的空间格局,也成为对外称呼这片土地的代表性符号。并且,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当人们在这片区域定居、形成聚落,进而发展出城镇等聚居形式时,需要一个能够明确指代这片土地的名称,江夏山结合长江、夏水而来的 “江夏” 之称,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代代相传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记忆。

(三)考古新发现带来的见解

在考古领域的新发现,为 “江夏” 名称的由来提供了更深入的见解。2013 年 9 月,考古专家在对湖北随州文峰塔墓地采集到的一批残钟进行整理时,在其中一个比较完整的编钟残片上发现了一段铭文。经过解读,确定这是曾侯舆的一个墓葬,记录的是发生在公元前 506 年吴国伐楚入郢的事迹。曾侯舆在铭文的开篇还记录了曾侯的始封以及先祖对周王室的帮助:“唯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舆曰,伯适上通,左右文武,挞殷之命,抚定天下,王谴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庇淮夷,临有江夏”。

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的专家(如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等人)对这段铭文进行了释解,“汭土” 泛指现江汉地区,江夏(夏字,三点水 + 从足从页,是专门表示夏水的字,后演变成三点水 + 夏)指夏水(汉水)下游东注入江的地方。《左传》昭公四年、五年有 “夏汭”,即二水交汇之处,杜预注:“夏汭,汉水曲入江,今夏口也”。而在这新发现的曾侯舆编钟铭文中,“江夏” 二字所指包含今江夏区是无疑的。这也就意味着 “江夏” 二字见诸于文字的历史至少还得上溯 200 多年,让我们对江夏名称出现的时间有了更早的认知,也进一步表明江夏这个名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承载着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随着岁月变迁不断发展并传承至今。

二、江夏区的人口情况

(一)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数据

截至 2021 年,江夏区的常住人口达到了 105.5 万人,户籍人口为 66.66 万人。从整个武汉市的范围来看,这样的人口规模彰显出江夏区较强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在武汉市的众多辖区之中,江夏区的人口数量处于前列位置,其广袤的地域面积以及丰富的资源、多样的产业发展机会等,共同支撑起了这百万级的人口规模。

与周边的一些区域相比,江夏区人口数量的特点较为突出。比如和部分传统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区域相比,江夏区凭借着不断发展的工业、服务业等多元产业结构,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不仅有本地户籍人口的稳定居住,还有众多外来人口选择在此扎根,使得常住人口数量远高于户籍人口数量,人口活力和流动性都很强。像江夏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上汽通用武汉基地为龙头,带动了上下游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周边乃至外地的劳动力汇聚于此,为人口规模的增长贡献颇多。再加上其作为典型的鱼米之乡,农业基础扎实,粮油、水产等九大优势特色产业协同发展,也保障了本地居民的生活与就业,让人口数量得以稳步增长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人口分布与结构特点

江夏区下辖 10 个街道,分别是纸坊街道、金口街道、乌龙泉街道、郑店街道、五里界街道、金水街道、安山街道、山坡街道、法泗街道、湖泗街道等,人口在这些街道的分布并不均匀。像纸坊街道作为区政府所在地,是江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配套设施完善,商业活动频繁,教育、医疗资源相对集中,所以吸引了较多的人口聚居,截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住人口达到 267627 人。而像湖泗街道等相对更偏向于农业、生态发展的区域,人口数量相对少一些,常住人口为 9751 人。

从年龄结构方面来看,江夏区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整体上,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人口占比较大,这也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以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例,15 - 59 岁的人口占比达到 74.14%,他们活跃在江夏区的各行各业,无论是在工业生产线上,还是在服务业的各个岗位,亦或是投身于现代农业的发展中,都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同时,0 - 14 岁的人口占比 13.63%,反映出区域后续的人口储备力量,也意味着在教育等相关配套方面需要持续完善投入,以保障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而 60 岁以上占比 12.24%,65 岁以上占比 8.42%,说明江夏区也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养老服务等相关产业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在性别比例方面,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共同构建起了区域平衡稳定的人口生态。这种人口结构特点对江夏区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例如,青壮年劳动力充足有利于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落地,因为企业不用担心用工荒等问题;而老龄化趋势则要求在社会保障、养老服务等领域加大投入,完善相关设施和服务体系,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合理的性别比例则保障了社会家庭结构的稳定,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从整体上促进江夏区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三、江夏区的旅游景点

(一)自然景观类景点

1. 梁子湖风景区

梁子湖风景区宛如一颗镶嵌在江汉冲积平原东南边缘的璀璨明珠,散发着迷人的自然魅力。这里湖水清澈辽阔,全湖面积达 42 万亩,是湖北省蓄水量第一大、面积第一大的淡水湖,也是亚洲湿地保护名录上保存极好的湿地保护区之一,更被列为武汉市战略备用水源地,同时还是驰名中外的武昌鱼的故乡呢。

梁子湖波光粼粼,周边生态环境优美,湖汊众多,足足有 316 个,它们就像大自然伸出的温柔手臂,将这片区域装点得越发灵动。湖的四周绿树成荫,水草丰美,时常能看到各种水鸟在湖面嬉戏、觅食,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轻点水面,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生态画卷。

景区的开放时间是 09:00 - 17:00,地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大道特 1 号。不过要注意哦,这里没有公共交通直达,建议大家自驾前往呢。

来到景区内,可供游客游玩体验的项目十分丰富。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泛舟湖上,感受微风拂面,欣赏湖光山色,让身心都沉浸在这一片宁静的湖水中;喜欢露营的朋友,可以在湖边的指定区域扎营,夜晚伴着虫鸣和湖水的涟漪声入睡,清晨还能看到绝美的日出;而垂钓爱好者也能在这里大展身手,在湖边静坐,享受等待鱼儿上钩的悠闲时光。总之,梁子湖风景区无论是对于想要放松身心,还是热爱亲近自然的游客来说,都是绝佳的去处。

2. 江夏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江夏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绚丽画卷。这里有广袤的草坪,如绿色的绒毯般铺展在大地上,走在上面,脚下软软的,让人心情格外舒畅。还有那错落有致的梯田,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和韵味,春季绿意盎然,秋季则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金黄一片,美不胜收。

这片区域不仅自然景观迷人,还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呢。它原本是矿山废弃地,经过生态修复与合理规划,摇身一变成为了集旅游、文化、生态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承载着当地发展变迁的记忆。

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游玩乐趣。春天的时候,百花盛开,正是赏花的好时节,游客可以漫步在花丛间,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到了夏天,绿树成荫,气温相较于城市里要凉爽不少,是避暑的好去处;而秋季,漫山红叶似火,与周边的山水相互映衬,美到极致;即便在冬季,这里也别有一番宁静的韵味,让人可以远离城市喧嚣,享受片刻的静谧。

3. 八分山

八分山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山上绿树成荫,繁茂的枝叶交织在一起,仿佛为山体披上了一件翠绿色的外衣。山间的步道蜿蜒曲折,穿梭在树林之间,沿着步道前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座山特别适合徒步赏秋,每当秋季来临,山上的树叶渐渐染上金黄、火红等色彩,五彩斑斓,宛如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站在山顶眺望,视野开阔,可以将周边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峦、湖泊以及城市的轮廓都清晰可见。

八分山在江夏区的自然景观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海拔约 276 米,是武汉南部海拔最高的山峰,有着 “武汉最具自然特色的山” 之誉。而且它还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曾经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佛教文化中心,像慈云寺、白云洞等历史遗迹更是为它增添了神秘的文化色彩,这也是它深受游客喜爱的重要原因,让人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还能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岁月留下的痕迹。

(二)人文历史类景点

1. 中山舰旅游区

中山舰旅游区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承载着诸多重要的历史记忆。中山舰原名 “永丰舰”,它是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代名舰,自 1913 年加入中国海军以来,历经 “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中山舰事件” 和 “武汉保卫战” 等五大历史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民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在 1938 年 10 月 24 日的武汉保卫战中,中山舰与日军飞机激战 75 分钟后,不幸被炸沉于长江金口。后来,经国务院批准,中山舰在 1997 年被整体打捞出水,这一过程凝聚了众多人的心血与努力。

如今的中山舰旅游区,主要由中山舰核心景区、杜家海游乐区、民俗风貌区、军事游览区、旅游产业区等五大板块组成。而核心景区中的中山舰博物馆更是重中之重,馆内建有中山舰舰体陈列、史迹基本陈列、出水文物陈列展及多功能放映厅,还复原了中山舰驾驶舱,以及孙中山、宋庆龄曾居住过的船长室供游人参观。这里收藏的各类文物多达 3400 件(其中一级文物 43 件),这些文物都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它们静静地陈列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都能深切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铭记历史,传承文化。

中山舰旅游区的开放时间是 9:00 - 17:00(16:0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休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址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中山舰路特 1 号。游客可以通过地铁 7 号线谭鑫培公园站换乘 919 路或者乘坐 910 路(华中城剪裁物流大市场 —— 金水闸),在武金堤公路中山舰博物馆站下车即可到达,交通还是比较便利的呢。

2.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所纪念的,是那段可歌可泣的北伐战争历史。在北伐战争中,贺胜桥战役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战斗异常激烈,众多将士们怀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奋勇杀敌,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许多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陵园整体布局庄严肃穆,建筑风格古朴凝重,处处彰显着对先烈们的敬重与缅怀之情。从入口进入,沿着中轴线前行,两侧的墓碑整齐排列,上面铭刻着烈士们的姓名等信息,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敬意。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都承载着那段历史的记忆,静静地守护着烈士们的英灵。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每年都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里献上鲜花,悼念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奉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让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不断传承、延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3. 湖泗瓷窑址群

湖泗瓷窑址群有着独特的发现过程和悠久的历史年代。经过考古工作者们的不懈探索与发掘,这片瓷窑址群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它兴起于宋代,在当时的陶瓷生产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里出土的瓷器有着鲜明的特点,胎质细腻,釉色温润,造型多样且规整,多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比如碗、盘、碟等,兼具实用性与艺术美感。这些瓷器在制作工艺上展现出了当时高超的陶瓷技艺水平,无论是拉坯、施釉还是烧制等环节,都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和独特的手法。

湖泗瓷窑址群在陶瓷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它为研究古代陶瓷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通过对出土瓷器的分析以及窑址的考察,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生产规模、制作流程、销售范围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对于还原古代陶瓷产业的发展全貌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繁荣与辉煌。

四、江夏区的特色美食

(一)传统名菜类

1. 五里界蒸肉

五里界蒸肉这道传统名菜背后,还有一段与朱元璋相关的有趣传说呢。相传朱元璋带兵攻克武昌后,曾用五里界粉蒸肉犒劳将士,众将士品尝后连称:“好肉!好肉!” 后来,朱元璋称帝,一次来到江夏龙泉山(此地有他的王妃墓)巡察,地方官员用五里界粉蒸肉招待他,因其油而不腻,嫩而香滑的独特口感,大受朱元璋赞赏,便赐五里界粉蒸为 “贡品”,五里界蒸肉也因此声誉极高,一直流传至今。

它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关键就在 “肉” 和 “粉” 上,其次是蒸的火候把控。“肉” 必须是纯正的 “五花” 肉,纯肥肉或者纯瘦肉都不行,不然就达不到理想效果。选好肉后切成片,要进行处理,加上适量的盐、佐料不停地揉拌,这可是个费力的活,等看到有油汁渗出,再让肉在盆中静置 2-3 小时,然后加粉开始蒸制。“粉” 的制作,最好选用早稻米,因其不粘连,再搭配一点糯米,能让蒸熟的粉不会散开,这样蒸好的肉片表面就不会出现粘连的稀糊状。不过,“粉” 中的配料,那可就是师傅们的小秘密啦。而且加粉时也有诀窍,不能把配好的 “粉” 直接倒入揉拌好的肉中,而是要一片片地把肉放到 “粉” 里滚一下,让肉自然地粘上粉,再在碗里摆放好,就可以上锅蒸了。蒸的时间也很关键,时间短了,肉吃着太硬咬不动;时间长了,肉又太烂,尝不出肉味了。总之,当这道五里界蒸肉端上桌,那油润的色泽、扑鼻的香气,尝上一口,油而不腻、嫩而香滑的口感瞬间就能征服食客的味蕾,让人回味无穷。

2. 梁子湖大闸蟹

梁子湖大闸蟹可是声名远扬,它是中国唯一两个原产地标志之一呢。如今,梁子湖的螃蟹养殖走的是生态养殖之路,这几年,梁子湖区积极探索生态养殖模式,将螃蟹生态养殖面积发展到了 6 万亩,年产量可达 300 吨,产值近 3500 万。从过去的大湖围栏养殖转变为池塘生态养殖,这不仅是养殖方式的变革,更体现了梁子湖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坚定决心和积极行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梁子湖大闸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它所含的维生素 A 高于其他陆生及水生动物,维生素 B2 是肉类的 5-6 倍,比鱼类高出 6-10 倍,比蛋类高出 2-3 倍,维生素 B1 及磷的含量比一般鱼类也高出 6-10 倍,每 100 克螃蟹可食部分含蛋白质 17.5 克,脂肪 2.8 克,磷 182 毫克,钙 126 毫克,铁 2.8 毫克,螃蟹壳除含丰富的钙外,还含有蟹红素、蟹黄素等。

说到口感,梁子湖大闸蟹更是一绝,个大、肚白、肉鲜、味美,那鲜美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每年到了金秋时节,就是品尝梁子湖大闸蟹的最佳时候,此时的大闸蟹蟹黄饱满、蟹膏醇厚,轻轻剥开蟹壳,蟹肉白白嫩嫩,蘸上一点姜醋汁,放入口中慢慢咀嚼,鲜美的味道瞬间在舌尖散开,让人陶醉其中,真可谓是舌尖上的极致享受呀。

3. 汤逊湖鱼丸

汤逊湖鱼丸是武汉的传统名吃,是用当地特产的胖头鱼制作而成的。制作时,先是将胖头鱼剖杀洗净,把去皮鱼放在清水里漂洗 10 分钟,去除血红、杂质,让鱼肉变得洁白细嫩,再用洁净纱布滤去水份。接着准备好干淀粉两小勺(约 10 克)、鸡蛋两个(取其蛋清),以及适量的猪油、鸡精、姜、白胡椒粉、盐等配料。然后把拾掇干净的鱼肉加蛋清放入绞肉机中绞成泥,放入容器里,加入白胡椒粉,再依次加入干淀粉、姜汁、鸡精、盐、猪油和清水一碗,每加一次料,就要用力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一直搅拌至鱼肉蛋白凝固,呈透明胶状。

之后在大盆内盛上清水,抓一团鱼茸放在掌心,从虎口处压挤出一个球状,用羹匙一挖,放入清水中养着。丸子在清水中需漂浸 10 分钟左右,防止煮制时粘连。最后将丸子放置在中火上煮,水快沸时加入冷水,如此反复三四次,防止水滚沸,等鱼丸煮至熟透后捞起出锅,这美味的汤逊湖鱼丸就算是做好啦。

这鱼丸吃起来鲜嫩爽口,而煮鱼丸的鱼汤更是汤色白如乳,味道十分鲜美,在当地的饮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家常餐桌上,还是街边的餐馆里,都常常能看到它的身影,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特色小吃类

1. 欢喜坨

欢喜坨在武汉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汉阳棉花街就有一家沔阳人开的小吃店,专门制作欢喜坨。它的做法是用糯米粉和水搓成圆球,裹上芝麻后,以温油下锅,慢慢炸黄,期间要特别注意油温的控制。起锅后,倒入另一口放有饴糖的锅中翻炒,再起锅,这时小球儿会由小慢慢胀大,过程中要用铲子翻动多次,使其受热均匀,直至炸到金黄,再转入铺满芝麻的箩筐内颠几颠,诱人的欢喜坨就做成了。

欢喜坨外形是糯米粉滚成的圆团,外面裹满了芝麻,炸制后的欢喜坨呈现出好看的金黄色,外脆内软,用筷子轻轻一夹,咬上一口,便能听到一声脆响,随后糖汁四溢,满嘴都是芝麻的香味,让人吃得满心欢喜。作为武汉的传统小吃,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饮食记忆,还蕴含着团圆快乐、合家欢喜的美好寓意,是湖北人正月里家常待客的必备点心之一,也是街头常见的过早吃食呢。

2. 生炸荷花

生炸荷花可谓是独具特色,尽显江夏人的巧思和对花卉美食的喜爱。制作生炸荷花时,选材颇为讲究,要摘取清晨饱含露珠的半开荷花花瓣,这个时候的花瓣最为鲜嫩。然后准备好面粉,加入鸡蛋、适量水和食盐,搅拌成均匀的面糊状。接着把洗净的荷花花瓣放入面糊中,让花瓣均匀地裹上薄薄的一层面糊,之后下入热油中进行油炸,炸至表面起小泡就可以立即出锅了。

炸好的生炸荷花有着别样的风味,咬一口,先是能感受到外面那层面糊的酥脆,接着荷花的清香在口中散开,两种味道相互交融,鲜美可口,别具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让人仿佛把整个夏天的美好都吃进了肚子里,成为了江夏美食中一道亮眼又独特的存在。

3. 合菜面

合菜面对于江夏人来说意义非凡,它是江夏人过年过节招待客人时必吃的美食。这道美食的主要食材十分丰富,包含了面条、苕粉丝、豆角丝、芹菜丝等。制作时,先把这些食材分别进行处理,将豆角丝、芹菜丝等炒至断生,然后和面条、苕粉丝一起炒制,过程中加入适量的调料,让各种食材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相互融合。

炒制好的合菜面呈现出诱人的色泽,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更是鲜美可口,面条的爽滑、苕粉丝的软糯、豆角丝和芹菜丝的脆嫩,多种口感交织在一起,丰富而有层次,每一口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家的味道,也展现出了江夏特色美食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