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区简介

2024-12-19

一、黄陂区名字的由来

(一)历史记载中的说法

黄陂之名由来已久,在诸多古籍中都能寻得一些踪迹。其中,侯喜所撰的《黄陂记》便有所记载,提到 “黄陂在汝洲,汝洲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从这一说法来看,黄陂或许因其在当时所处的众多 “陂” 之中规模最大,且有着灌溉千顷田地的重要作用,故而得名。

从地理意义层面分析,古代农业生产对水利灌溉极为依赖,大面积且能有效灌溉众多田地的水域,无疑是当地的重要资源。“黄陂” 作为较大的水域,周边围绕着人们开垦的农田,逐渐形成了人口聚居、生产生活的区域,人们便以这片重要水域之名来称呼此地,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且古人命名往往会选取最具代表性、对生活影响重大的事物作为依据,黄陂能灌溉千顷田,关乎着众多百姓的生计与当地的繁荣,用它来命名这片区域,也体现了古人对这片土地特征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其重要性的认可。

(二)其他相关说法

除了上述古籍记载的说法外,还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来解释黄陂名字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黄陂地处湖滨,而春秋时期,这里又属黄国,或许当地的先民出于对故国的怀念之情,便以 “黄” 字来命名这片土地,再结合其所处的湖滨地貌,也就是 “陂” 的特征,最终有了 “黄陂” 之名。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林立,黄国虽然只是子爵小国,但想必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历史传承,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对故国的记忆深刻,即使后来归属发生变化,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依然存在。当需要给这片长期生活的地方命名时,“黄” 字便承载着他们的家国情怀被融入其中。并且此地湖泊众多,水域周边地形平坦开阔,符合 “陂” 所代表的那种湖滨之地的样貌,所以 “黄陂” 的称呼也就慢慢流传开来,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代称,在黄陂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中,也一直承载着先民们的这份特殊情感,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二、黄陂区的人口情况

(一)人口数量概述

黄陂区作为湖北省武汉市的重要辖区,人口规模颇为可观。截至 2022 年末,黄陂区常住人口为 124.27 万人。在武汉市的各个辖区之中,黄陂区的人口数量排名也较为靠前,展现出其作为武汉重要组成部分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

与武汉市其他区相比,像洪山区以高校云集、科技产业汇聚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常住人口达 175.3 万人;武昌区作为老城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众多省直机关单位等,常住人口为 127.05 万人。而黄陂区作为面积最大的区,在人口数量上紧跟其后,位居前列,是武汉市人口较多的新城区之一,这也凸显出黄陂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产业发展、生活环境还是就业机会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优势,能够吸引众多人口在此安居乐业。

(二)人口分布特点

黄陂区共辖 15 个街道、1 个乡,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从整体来看,南部区域的人口相对密集,北部区域则相对稀疏一些。

像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由于其地理位置靠近武汉市区,交通便利,并且有着丰富的产业布局,汇聚了众多的企业,涵盖了如临空物流、跨境电商等多种产业类型,吸引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常住人口数量较多,达到了 20 - 25 万左右。还有前川街道,作为黄陂区政府驻地所在,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商业、教育、医疗等资源集中,居住氛围浓厚,常住人口也在 15 - 20 万左右。

而在北部地区,像蔡店乡等地,地处山区,产业发展主要以农业以及部分特色旅游为主,就业机会相对有限,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不足,所以人口相对稀疏,常住人口数量相对较少。影响这种人口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交通条件上,南部区域临近武汉中心城区,道路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紧密,方便人们的出行与通勤;而北部山区交通可达性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聚集。产业布局方面,南部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发展起了各类现代化产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流入;北部更多以传统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为主,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有限。不过,黄陂区北部的旅游资源也带动了部分乡村旅游相关的人口流动,在旅游旺季时,会有一定的游客和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人员汇聚,让人口分布情况在不同时段呈现出一定的动态变化。

三、黄陂区的特色美食

(一)黄陂三鲜

黄陂三鲜是武汉市郊县黄陂民间的传统佳肴,有着数百年的流传历史,它其实是鱼丸、肉丸、肉糕三样菜品合而为一的统称,也被称作 “黄陂三合”。在黄陂当地,一直有着 “没有三鲜不称席” 的说法,足见这道菜在黄陂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受欢迎程度。

制作黄陂三鲜,各有其传统技艺。鱼丸一般会选用鳃鱼,将其剁成茸状,然后配上蛋清、葱白、姜汁、猪油等原料,通过余制的手法制作而成。制作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拌鱼茸,让其充分上劲,这样做出的鱼丸才会更加紧实有弹性。随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出圆圆的丸子形状,逐个放入锅中,在水中慢慢煮至浮起,便可捞起备用,注意千万不能等水沸腾了才捞,不然鱼丸容易变老,失去滑嫩的口感。

肉丸则选用猪腿夹肉剁碎,搭配适量的鱼茸以及各种调料,用汤匙弄成圆球状,放入油锅中炸至金黄捞出备用。如今人们在制作肉丸时,考虑到养生与健康因素,在用料上做了调整,一般采用肥瘦搭配大约三七开的五花肉为原料,以瘦肉为主,这样炸出的肉丸既有着肉香,又不会过于油腻。

肉糕的原料和肉丸大致相同,但制作工艺更为复杂一些。先是要在蒸笼里铺上煎好的豆油皮,将调好味的鱼、肉糊均匀地摊平在上面,接着蒸熟后切成几大块,抹上蛋黄,再放回蒸笼蒸上半小时左右出笼,待摊凉后切成长条状。

这三样菜合烧杂烩,可谓是别具风味,肉中有鱼香,鱼里含肉味,色香味美。而且 “黄陂三鲜” 还蕴含着美好的寓意,“鱼” 与 “余” 谐音,有着 “年年有余” 的向往;“糕” 与 “高” 谐音,象征着 “步步高升”;“圆” 字寓意 “花好月圆”“团团圆圆”。将它们连起来,充满了年年有余、合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吉庆色彩,所以每逢年节、家宴、结婚或者祝寿的宴席上,它都是必不可少的压轴菜,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也成为了黄陂饮食文化的一张亮眼名片。

(二)虾鲊

虾鲊作为黄陂区的特产,位列 “黄陂区十大名菜” 之一,有着独特的风味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它的制作要经过 “淘虾沥干、食盐腌制、专桶堆积、优质稻米、炒熟磨粉、3︰7(湖虾、米粉)拌和、佐料混合、凉干水分” 等八九道工序,搭配 10 多种配料精心制成。制作的第一步,是将刚捞上来的活虾用适量的盐和白酒 “呛” 一下,接下来把虾放到密封玻璃瓶腌制十天半个月,再放入当年新出的早稻米,同时放入少量盐,这里米和虾的比例把控很关键,虾放多了不行,反而跟米融不到一起,形不成虾鲊,最好比例应为 3︰7。腌制 5 天后,取出用磨子磨细,准备下锅。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下锅后特制的配方,配方主要由虾、味精、酱、辣椒等 8 种作料调配而成,所选用的酱最好是特别从四川购买的,辣椒则是来自贵州虾子镇产的,据说这种辣椒又辣又香。配料配好后,先得用 “大油” 过 3 分钟,然后再磨成粉。用磨细的虾渣和一定比例的配料配好,下锅温火搅拌十分钟,出锅的便是鲜、辣、纯、香的原色虾鲊。

虾鲊的历史源远流长,据资料记载,其制作技艺源于明洪武二年(公元 1869 年),由江西筷子街的传人带入黄陂,距今已有 600 余年的时光。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的制作技艺经过长期实践不断创新,有着一定科学理论依据和较高的文化含量,在黄陂当地极具典型的代表性。因其制作出来的制品色香味美,价格亲民,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广受消费者的喜爱,也成为了外地游客来到黄陂想要品尝的特色美食之一,承载着黄陂的地域文化,代代传承发展着。

(三)黄陂豆丝

在黄陂话里,黄陂豆丝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传统小吃,也是武汉市黄陂区的三大传统小吃之一(其他还有黄陂三鲜),还是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农家传统食品,主要分布在湖北东南部、安徽西南部及江西等地。

传统手工制作黄陂豆丝,有着一套精细的流程。先是将大米、绿豆等按一定比例搭配好,提前浸泡一晚,让其吸饱水分。像 200 克大米,80 克黄豆这样的搭配,浸泡完倒掉水后,再加入适量的水,以及葱白、姜丝、适量的盐,放入可以打浆的器具中,高速打制成米浆。接着,把不粘锅充分烧热,刷上一层薄油,将米浆均匀倒入锅里,待底面定型后翻面调为中火,煎到金黄可成型出锅,不烫后便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决定宽窄程度切丝晾干,便于保存。当然,湿豆丝也有很多美味的吃法,比如直接抹上酱料或自行包菜吃,还可以煮、蒸,配上青菜,那味道和口感都相当特别。

尤其是在湖北黄陂,每到腊月,家家户户都会做豆丝,这已然成为了当地一种浓浓的年味儿象征,是必不可少的年货。豆丝配上腊肉或者青菜一起翻炒,那种口感更是一绝,豆丝的细腻劲道与腊肉的醇厚咸香,或者青菜的清爽鲜嫩相互交融,让人回味无穷。对于黄陂人来说,黄陂豆丝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承载着儿时回忆和乡愁的特殊存在,无论走多远,只要一想起那熟悉的味道,家乡的画面便会浮现在眼前。

(四)黄陂糍粑

黄陂糍粑是武汉市黄陂区的三大美食之一,也是黄陂当地备年货时的必备美食,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以糯米为主料,制作工序较为讲究。首先要将糯米仔细清洗干净,然后浸泡大约十个小时左右,待糯米吸足水分后,滤水放进木蒸笼里,用大火、旺火蒸熟,一般需要一两个小时左右。蒸熟后的糯米要迅速倒进专门打糍粑用的、已经涂满香油的石舀里,接着由七八个后生小伙手持木棒不停地搅拌,将粒粒雪白的糯米搅成白白的、粘粘的一大团,当这一大团快要离坑时,小伙们一起迅速转圈,使糯米团紧紧贴在木棒上,齐心协力举起木棒抬起糍粑,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子里。模子的样式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圆有方,有的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则简单质朴。放入模子后还不算完成,巧手的农妇会用干净的毛巾将其压平,耐心细致地压平整光滑,等待冷却,有的还会用食用色素点缀一下,这样晶莹透亮、生动细腻的糍粑就做成了。

黄陂糍粑有着多样的食用方式,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美味体验。可以将糍粑切成大小适中的块状,放入少许油,用慢火细煎,当两面煎至松软金黄时,撒上白糖,那香甜酥脆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也可以切块与黄陂豆丝、面条同锅煮松软,或者下火锅煮熟,吃起来软糯可口;还可以切块放在火上烧烤,待其膨胀松软后即可食用,别有一番风味。此外,用微波炉加热也是一种便捷的吃法。在黄陂当地的民俗活动中,比如在景区或者农家乐,人们还能亲自体验打糍粑的乐趣,感受这一传统美食背后的别样风情,让黄陂糍粑成为了黄陂美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黄陂区的旅游景点

(一)木兰山

木兰山坐落于武汉市黄陂区,东临木兰湖,南望木兰川,西濒滠水河,北靠大别山,海拔高度达 582.1 米,总面积有 78 平方公里,是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它不仅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景区群之一,还因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木兰将军的故事而得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木兰山的自然景观堪称一绝。远远望去,山势犹如一头雄狮伏卧在美丽的滠水河畔,山上森林覆盖率高达 95%,林地面积 373 公顷,林区面积达 2000 公顷,有着茂密的林木,遮天蔽日,每逢盛夏时节,便成了武汉市民避暑游山的绝佳去处。而且,这里还是国家地质公园,完好地保存着 7.5 亿年前的地质构造,是中国地质大学的野外教学实验基地,那些奇特的地质景观,让人仿佛能透过它们看到岁月的痕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木兰山的人文景观同样璀璨夺目。山中有着众多的宫观庙宇,七宫八观三十六殿栉比鳞次,佛道两教同处一山,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每年都吸引着鄂、豫、皖、湘、赣等地近百万的香客游人前来朝山进香,那袅袅升起的香火,承载着人们的祈愿与信仰,让这座山更具神秘色彩。从南天门、二天门,到木兰将军坟、木兰殿,再到斗姥宫、朝天门、报恩殿等等景点,漫步其间,仿佛能穿越时光,与历史对话,探寻那些流传千年的故事和传说。此外,木兰山还有着变幻莫测的云海奇观,每当云雾缭绕之时,山峦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一般,让人流连忘返。如此集自然美景与人文韵味于一身的木兰山,作为国家 AAAA 级风景区,无疑对各地游客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成为了人们来到黄陂区旅游不可错过的打卡地之一。

(二)木兰天池风景区

木兰天池风景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官田村龙池堰,距离武汉市中心约 50 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40 公里,景区面积达 12500 亩,由 “浪漫山水”“高峡人家” 和 “森林公园” 三大主题景园连接成一个南北走向、长达十余公里的森林山水大峡谷,其主峰海拔 520.6 米,是一处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也是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山水风光更是美不胜收,高山环抱的木兰天池,水如明镜般清澈见底,仿佛是群山的眼睛,倒映着周围的奇峰异石、绿树青山,游船踏浪而过,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峡谷中集中了飞瀑、溪潭、怪石和奇木等景观,可谓十步一景,百步一绝,沿着峡谷前行,听着潺潺的溪流声,欣赏着形态各异的石头,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让人沉醉其中。

而在景区内的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更是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有着 10 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在此落户,还有各种树木 150 余种,中草药材 600 余种,以及二十多种兽类和禽类。这些珍贵的动植物,让整个景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也使得木兰天池风景区不仅仅是一个欣赏山水的地方,更是一个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去处,凭借着这些独特的魅力,它被评为 AAAA 级旅游区,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一探究竟,领略它的别样风情。

(三)木兰云雾山

木兰云雾山位于黄陂区西北部李家集街泡桐店境内,距武汉市中心城区 60 公里,距黄陂城区 29 公里,是一处以山地为主的自然风景区,总面积 25 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 95% 以上,主峰海拔 709 米,属武汉市最高峰之一,同时也是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主要景区之一,在 2014 年 11 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 AAAAA 级景区,还是武汉市唯一的城市郊野公园。

这里的山地风光独具特色,山峦重叠,气势雄伟,作为大别山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武汉市延绵最长的山脉,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常年平均气温 15℃,雨量充沛,有着各种各样的树木 150 余种,中草药材 600 余种,奇花异草四时交替,还有着二十多种兽类和禽类栖息于此,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而木兰云雾山的泥塑文化更是名声在外,有着 “北有泥人张,南有泥人王” 的说法,这里的 “泥人王” 说的就是黄陂木兰云雾山泥人王村的泥人王父子。在景区内,还有黄陂泥塑民间艺术馆,展示着精美的泥塑作品,承载着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此外,著名的十里花园也是一大亮点,每年四五月份,杜鹃花盛开,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如同一大片绚丽的云霞,将整个云雾山装点得格外美丽,那火红的花朵热烈绽放,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拍照,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艺术氛围,领略到这座山别样的自然与人文风情。

(四)木兰草原

木兰草原位于黄陂区王家河街道,是华中地区唯一的 AAAA 级蒙古风情景区,从武汉市中心向北出发,沿着木兰大道行驶不到 1 小时便可抵达,交通十分便利。

踏入木兰草原,浓郁的蒙古特色文化扑面而来。景区内有着浮雕门楼、草原人家、草原集市等诸多充满民族风情的景致,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到了广袤的蒙古大草原。而那绚丽多彩的格桑花,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在草原之上,为整个草原增添了一抹清新而浪漫的色彩,微风拂过,花朵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草原的故事。

在这里,游客们还可以尽情体验各种特色活动,比如骑马射箭,跨上骏马,在草原上尽情驰骋,感受风在耳边呼啸,体验一把草原儿女的豪迈与洒脱;拿起弓箭,拉弓射箭,感受 “弯弓射大雕” 的豪情壮志。到了晚上,篝火晚会更是热闹非凡,人们围坐在一起,欣赏着民族歌舞表演,在熊熊燃烧的篝火旁载歌载舞,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人流连忘返。木兰草原以其独特的蒙古风情韵味,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无论是想要放松身心,还是寻找不一样的游玩体验,这里都能满足大家的期待。

(五)其他景点概览

黄陂区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上述知名的景点外,还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在清同治《黄陂县志》中著录的黄陂十景,像鲁台望道、武湖烟涨等,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见证着黄陂这片土地在岁月长河中的变迁与故事,虽然历经时光洗礼,但依然有着独特的韵味,吸引着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游客前去探寻。

而近年来,黄陂区也涌现出了一些新兴的旅游打卡地。例如木兰不夜城,这里推出的室内沉浸式演艺《楚地长歌》,以荆楚文化为背景,发掘出花木兰、莫愁女、昭君等 7 位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通过多样的演绎形式具象展示七种不同的女性精神,让游客可以穿梭其中,感受奇幻夜游,享受沉浸式的游玩乐趣,用眼睛和耳朵感受这里的热闹场景,还能与 NPC 互动,获得超绝超真实的完美体验。还有甘露山文创城,它集水镇观光、民俗风情、游乐设施、潮流集市、主题餐饮、健康管理等多重场景于一体,并且打造了独特的 “夜游、夜宴、夜演、夜购、夜娱、夜宿” 六大夜经济日夜双模式游玩体验,将于 2024 年 9 月 30 日正式投入运营的甘露山雪世界,更是能让武汉人在 “家门口” 就能实现四季滑雪的愿望,给游客带来全方位的冰雪体验,为休闲娱乐增添更多方式。这些新兴景点的出现,让黄陂区的旅游资源更加多元化,也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样的游玩选择。

五、黄陂区的独特魅力总结

黄陂区,宛如武汉这座繁华都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且迷人的魅力,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从其名字的由来中,我们便能窥探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源于 “黄陂在汝洲,汝洲有三十六陂,黄陂最大,溉田千顷” 的说法,体现出它作为重要灌溉水源在古时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地位;还是因地处湖滨,承载着春秋时期黄国先民对故国的怀念,融合 “黄” 字与 “陂” 的地貌特征而得名,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先辈们的情感寄托,成为了黄陂区历史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开篇序章。

而黄陂区的人口情况,则像是一面镜子,映射出这片区域的蓬勃活力。截至 2022 年末,124.27 万的常住人口规模,在武汉市各辖区中位居前列,彰显出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强大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南部区域凭借靠近市区、交通便利、产业丰富等优势,人口相对密集;北部区域虽地处山区,产业发展侧重农业与特色旅游,人口相对稀疏,但也在旅游旺季时因游客和旅游服务人员的汇聚呈现出别样的动态变化,整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特点勾勒出一幅有动有静、充满生机的生活画卷。

说到黄陂区的特色美食,那更是令人垂涎欲滴,展现出别样的饮食风情。黄陂三鲜,这道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佳肴,将鱼丸、肉丸、肉糕巧妙融合,不仅制作工艺精湛,还蕴含着 “年年有余”“步步高升”“团团圆圆” 等美好寓意,是家宴、节庆等场合必不可少的压轴菜,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虾鲊,历经 600 余年时光传承,制作工序复杂讲究,凭借独特的风味、亲民的价格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游客们必尝的特色美食之一;黄陂豆丝,作为长江中下游区域农家传统食品,腊月里那浓浓的年味儿象征,无论是煎、煮、蒸,还是搭配腊肉、青菜,都别有一番风味,勾起黄陂人无尽的儿时回忆与乡愁;黄陂糍粑,以糯米为主料,制作工序讲究且食用方式多样,在民俗活动中还能让人们亲身体验打糍粑的乐趣,成为美食文化中独特的风景线。这些美食就像一个个鲜活的文化符号,传递着黄陂人民的生活智慧与情感。

黄陂区的旅游景点更是集自然之美与人文韵味于一身,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魅力。木兰山,作为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不仅有着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景区群的美誉,还因木兰将军的故事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其绝美的自然景观如茂密森林、奇特地质构造,以及众多宫观庙宇等人文景观,还有那如梦如幻的云海奇观,让人流连忘返;木兰天池风景区,山水风光美不胜收,峡谷中飞瀑、溪潭、怪石和奇木等景观十步一景,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更是使其成为亲近自然、探索奥秘的好去处;木兰云雾山,主峰高耸,山地风光雄伟,同时泥塑文化名声在外,十里花园杜鹃花开时漫山遍野如绚丽云霞,让人沉醉在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景之中;木兰草原,浓郁的蒙古风情扑面而来,骑马射箭、篝火晚会等特色活动让人尽情体验草原文化的豪迈与洒脱;还有黄陂十景等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景点,以及木兰不夜城、甘露山文创城等新兴打卡地,让黄陂区的旅游资源愈发多元化,满足不同游客的多样需求。

总之,黄陂区以其名字背后的历史文化、庞大而有活力的人口、令人回味无穷的特色美食以及多姿多彩的旅游景点,在武汉这座城市中占据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就像一本丰富多彩的书籍,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等待着人们亲自去翻阅、去感受、去品味,相信只要踏上这片土地,便会被它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