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武汉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4
2025-02-23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当我们吟诵起唐代诗人崔颢的这千古名句,一幅江天辽阔、草木葱茏的画面便在眼前徐徐展开。而诗中所描绘的晴川美景,正是武汉晴川阁的生动写照。晴川阁,这座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之畔,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武汉的历史文化名片,更是一处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武汉晴川阁,探寻它的前世今生,领略它的独特风姿。
晴川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嘉靖五年(公元 1526 年) ,由当时的汉阳知府范之箴所修建。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时,增建了这座阁楼,旨在勒记大禹治水的功德。其阁名取自唐朝诗人崔颢《黄鹤楼》中 “晴川历历汉阳树” 的 “晴川” 两字,充满了诗意与文化底蕴。自此,晴川阁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文人墨客、市民百姓游览赏景的好去处。
在历史的长河中,晴川阁历经风雨,命运多舛,先后进行过 5 次大的维修增建和 2 次重建 。明代万历元年(1573 年),赵中丞、舒侍御发现晴川阁 “鞠为蓁莽”,便命汉阳知府程金修葺。当时适有大豪犯法,家产没收入官,房子拆了用来修晴川阁,“不费官帑,不烦民力,三月成”,而且建筑 “飞甍绮疏,层轩曲楯,宏敞鶱峙,盖三楚巨丽之观也” 。万历四十年,汉阳知府马御丙又进行了一次加修。然而,明末的战乱让晴川阁遭到了严重破坏。
清顺治九年(1652 年),侍御聂玠主持重修晴川阁,汉阳籍的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熊伯龙赋《重修晴川阁》诗一首,以志其事。康熙十九年(1680 年),寓居汉阳的毛会建私人出资,为禹稷行宫摹刻禹碑,为晴川阁补植松柏。雍正五年(1727 年),汉阳知府柳园勋主持加修晴川阁。乾隆中期,晴川阁毁于大火。乾隆五十二年(1787 年),新任汉阳知府杨春芳 “捐俸醵金,鸠工庀材”,重修晴川阁,不数月而成。此次重修后,“飞阁层轩,规模宏敞” 。二十余年后,晴川阁又逐渐朽损,“委诸草莽”。嘉庆十四年(1809 年),汉阳知县裘行恕动员富有者 “各出余资,遴选能事者料量之”,历时三月修成。咸丰二年(1852 年),晴川阁毁于战火。同治三年(1864 年),汉阳士绅 “以为兹阁当还其旧”,请汉阳知府钟谦钧主持修复。
光绪年间,汉阳知府余克衢进行增修,并请张之洞题写明推官杨枢所撰 “洪水龙蛇循轨道,青春鹦鹉起楼台” 联。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昌起义将士在历时 40 天的 “阳夏保卫战” 中,在汉阳龟山一带与清军展开激战,晴川阁在战火中遭受重创,内部联额、碑刻全毁。1934 年 9 月 23 日(农历八月十五日)晨,一场风灾雪上加霜,将风雨飘摇中的晴川阁彻底摧毁 。
直到 1983 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将修复晴川阁列为当年全市十大工程之一,分期筹措款项 180 万元,由武汉市文物管理处负责组织修复。于 1986 年 9 月底修竣,10 月 1 日对外开放。重修后的晴川阁占地 386 平方米,高 17.5 米 ,底层面阔 5 间,进深 4 间,顶层面阔 3 间、进深 2 间。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式黑筒瓦屋面,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门窗栏楯为木作,朱漆彩绘。此次重建,还清理、重镌一些古碑刻,添置新的人文景观,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撰《晴川阁修复记》,以木刻记其事,全国各地数十位著名书法家为晴川阁题写楹联、匾额。2009 年 8 月,晴川阁重建 23 年后首次闭馆维修,此次维修工程总投资 1413 万元,以进一步凸显晴川阁景区的自然风光,同时实施亮化工程,次年 5 月,晴川阁维修后以崭新姿态重新开放。
晴川阁位于武汉市汉阳区洗马长街 86 号 ,坐落在长江北岸、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 。它北临汉水,东濒长江,是武汉地区唯一一处临江而立的名胜古迹,与武昌蛇山黄鹤楼隔江相望,形成了 “对江楼阁相参差” 的独特景观。这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登高揽胜、吟诗作赋的绝佳之地。站在晴川阁上,极目远眺,长江的波澜壮阔尽收眼底,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江风拂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与壮美。
晴川阁周边景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与它隔江相望的黄鹤楼,是武汉的标志性建筑,有 “天下江山第一楼” 的美誉 。登上黄鹤楼,可俯瞰武汉三镇的美景,感受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沧桑。与晴川阁、黄鹤楼并称 “武汉三大名胜” 的古琴台 ,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相传是春秋时期俞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的地方,充满了浪漫的人文气息。
龟山公园也在晴川阁附近,山上植被茂盛,风景秀丽,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景点,如三国鲁肃墓、向警予烈士墓等。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山林,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了解历史文化。
此外,晴川阁旁边的汉阳江滩也是休闲游玩的好去处。这里的江滩公园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沿着江边漫步,欣赏江景,还可以看到长江大桥的雄伟身姿。在江滩上,还时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晴川阁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充满了浓郁的楚文化气息。整个楼阁分上下两层,主体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 17.5 米 ,这种建筑结构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韵味,又结合了现代建筑的稳固性。麻石台基坚实厚重,承载着历史的沧桑,红墙朱柱鲜艳夺目,彰显着建筑的庄重与大气。重檐歇山顶式黑筒瓦屋面,线条流畅,造型优美,展现出独特的建筑美感。门窗栏楯为木作,朱漆彩绘,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无不体现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两层飞檐四角铜铃,在微风中轻轻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大脊两端龙形饰件,凌空卷曲,神采飞动,增添了建筑的灵动与威严。素洁粉墙与灰色筒瓦相互映衬,与长江的碧波、岸边的绿树共同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陶醉其中。
晴川阁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阁内的禹稷行宫,原名禹王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祭祀 “平水土、定九州” 的治水英雄大禹的地方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功绩和精神一直被人们传颂。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八元及八恺等 18 位先贤,体现了人们对先贤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仿佛在默默讲述着大禹治水的艰辛与伟大,让人们在参观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
诗词碑廊也是晴川阁的一大文化亮点。自晴川阁建成以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墨宝。从唐代崔颢的 “晴川历历汉阳树”,到清代程封的 “凭栏高倚半江秋,楚国晴川第一楼” ,一首首诗词佳作,或赞美晴川阁的壮丽景色,或抒发诗人的感慨情怀,为晴川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漫步在诗词碑廊中,欣赏着这些珍贵的碑刻,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感受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晴川阁的观景体验堪称一绝,它拥有绝佳的观景视角,让人流连忘返。登上晴川阁,凭栏远眺,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两江之水奔腾不息,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汽笛声此起彼伏,一派繁忙的景象。
对岸的黄鹤楼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与晴川阁遥相呼应,形成了 “龟蛇锁大江,楼阁对岸举” 的壮美景观 。黄鹤楼的雄伟与晴川阁的古朴相得益彰,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再看那武汉长江大桥,如一条钢铁巨龙横跨长江两岸,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下轮船穿梭而过,它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江面上,泛起金色的波光粼粼;还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将整个天空和江面染成橙红色,如同一幅绚丽的油画;亦或是夜晚,华灯初上,长江两岸灯火辉煌,武汉长江大桥上的灯光璀璨夺目,与天上的星星相互辉映,此时的晴川阁宛如一颗夜明珠,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领略武汉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而言,晴川阁无疑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处碑刻都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禹稷行宫祭祀着大禹等治水先贤,诉说着古老的治水传说,展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的伟大精神。诗词碑廊中,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从不同角度记录了晴川阁的兴衰变迁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漫步其中,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深入了解武汉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满足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强烈探索欲望。
晴川阁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工艺对古建筑爱好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其麻石台基、红墙朱柱、重檐歇山顶式黑筒瓦屋面,以及精美的门窗栏楯和朱漆彩绘,都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飞檐上的铜铃、大脊两端的龙形饰件,不仅造型精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古建筑爱好者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欣赏到传统建筑的结构之美、装饰之美,研究古代建筑的工艺和技术,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领略楚地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晴川阁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拍摄素材。无论是日出时分,金色的阳光洒在阁楼上,勾勒出建筑的轮廓;还是日落之际,晚霞将天空和江水染成橙红色,与晴川阁相互映衬,都能拍出极具美感的照片。江面上穿梭的船只、对岸雄伟的黄鹤楼、横跨长江的武汉长江大桥,以及晴川阁周边的绿树、亭台楼阁等,构成了一幅幅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画面。在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条件下,晴川阁还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春天的繁花似锦、夏天的郁郁葱葱、秋天的金黄灿烂、冬天的银装素裹,都能为摄影作品增添独特的韵味,让摄影爱好者尽情发挥创意,捕捉最美的瞬间。
晴川阁是亲子教育的好去处。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走出书本,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通过参观禹稷行宫,聆听大禹治水的故事,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诗词碑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欣赏古人的诗词,讲解诗词背后的故事,提升孩子的文学素养。游览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观察古建筑的特点,了解古代建筑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亲子共同游玩的过程,也能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留下美好的回忆 。
晴川阁的开放时间为 9:00 - 17:00 ,16:30 停止入园,需要注意的是,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年除夕也会闭馆一天 ,请提前规划好行程,避免扑空。值得庆幸的是,晴川阁实行免费参观政策,但需要提前预约。游客可以通过 “武汉文旅码” 小程序进行预约,非常方便快捷。预约成功后,在预约时间段内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前往景区入园闸机处刷脸入园即可。
前往晴川阁的交通十分便利,有多种出行方式可供选择。如果选择公交出行,可乘坐 30 路、45 路、108 路、248 路、531 路、532 路、535 路、553 路、559 路、561 路、648 路、711 路、803 路等多路公交车,在晴川阁站下车 ,下车后步行即可到达景区。
乘坐地铁的话,可乘坐地铁 4 号线至拦江路站下车,从 B 出口出站,然后步行约 1.2 公里 。虽然距离稍远,但沿途可以欣赏街景,感受武汉的城市氛围。如果您喜欢骑行,也可以选择共享单车,既环保又自由,还能随时停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
对于自驾的游客,可将车停在景区附近的停车场,如晴川假日酒店停车场、汉阳江滩停车场等 。不过,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景区周边停车位可能较为紧张,建议提前出发,或者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以避免停车的烦恼。
进入景区后,请遵守景区的各项规定,爱护景区的一草一木和文物古迹。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腐蚀性物品、各类管制刀具等危险品及宠物进入场馆 ,这是为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景区的秩序。保持景区内的环境卫生,请勿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在展厅内参观时,请勿大声喧哗、嬉闹,以免影响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同时,要注意保护文物,请勿触摸、攀爬文物展品,与展品保持一定的距离,若损坏展品及相关展览设备,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儿童、残疾人或行动不便的老人须在监护人陪同下入馆参观 ,监护人要时刻照顾好他们的安全和需求。如果在景区内遇到各类突发事件,请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有序进行疏散,不要惊慌失措。未经馆方同意,严禁在馆区范围内从事任何经营、收费研学等相关活动 。
晴川阁的古建筑和周围的自然风光都是极佳的拍摄对象,为了让您拍出满意的照片,这里有一些拍照小建议。在古牌坊前拍照,可以将古牌坊作为前景,晴川阁作为背景,利用前景虚化的效果,突出主体,展现出古建筑的层次感和历史感。在晴川阁观景台,是拍摄长江和对岸黄鹤楼的绝佳位置,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时分,此时光线柔和,天空的色彩丰富,拍摄出的照片会更加美丽。拍摄时可以尝试不同的角度和构图,如低角度拍摄,突出建筑的高大雄伟;利用对称构图,展现出建筑的对称美。
如果您想拍摄人物照片,可以让人物穿着古装,与古建筑的风格相融合,营造出穿越时空的感觉。在拍照时,还可以借助周围的环境元素,如绿树、花草等,为照片增添生机和美感。需要注意的是,在景区内拍照时,不要影响其他游客的正常参观,也不要使用闪光灯对文物进行拍摄,以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如果您时间有限,又想领略晴川阁的主要景点,不妨选择这条经典路线:从景区大门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禹稷行宫 。走进禹稷行宫,感受其古朴庄重的氛围,了解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欣赏殿内的建筑装饰和文物陈列,仿佛穿越回古代,与先贤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
接着来到晴川阁,这座标志性建筑是景区的核心。登上晴川阁,凭栏远眺,将长江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江面上船只往来,对岸的黄鹤楼和武汉长江大桥清晰可见,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您可以尽情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离开晴川阁,前往铁门关。铁门关历史悠久,始建于三国时期,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 。如今,虽然战火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它依然屹立在那里,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站在铁门前,想象着当年金戈铁马的场景,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
从铁门关出来,沿着指示牌前往禹碑亭 。禹碑亭内立有禹碑,碑上的文字奇特难认,充满了神秘色彩,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究。在这里,您可以仔细观察禹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测碑上文字的含义,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朝宗亭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于此,《尚书・禹贡》中有 “江汉朝宗于海” 的说法 。站在朝宗亭里,您可以感受大禹治水的伟大精神,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这里也是欣赏江景的好地方,江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游览诗词碑廊 。碑廊里陈列着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碑刻,从古代到现代,每一首诗词都蕴含着作者对晴川阁的赞美和感慨。漫步在碑廊中,欣赏着这些精美的书法作品和动人的诗词,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如果您对历史文化和古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要更深入地了解晴川阁,那么深度游览路线会更适合您。这条路线建议您放慢脚步,仔细欣赏每一处建筑的细节、碑刻的文字以及背后的历史故事。
您可以从禹稷行宫开始,不仅要参观大殿内的大禹塑像和相关文物,还要留意行宫的建筑结构、木雕、砖雕等装饰艺术,这些都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在晴川阁,不要仅仅满足于欣赏江景,还可以走进阁内,了解其建筑风格的演变和历史文化内涵。
对于铁门关,除了感受其雄伟的气势,还可以了解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作用和文化意义。在禹碑亭,除了观察禹碑,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禹碑的各种传说和研究成果。
在朝宗亭,您可以静下心来,感受大禹治水成功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思考大禹精神对后世的影响。在诗词碑廊,逐字逐句品味诗词的意境,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意图,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此外,您还可以留意景区内的一些小细节,如古树、古井、花坛等,它们都为晴川阁增添了独特的韵味。深度游览晴川阁,就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您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收获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留下一段难忘的记忆。
来到武汉,自然不能错过当地的特色小吃,而晴川阁周边就有许多美味的小吃店,让你大饱口福。热干面是武汉的标志性美食,面条筋道有嚼劲,搭配上浓郁醇厚的芝麻酱、爽脆的萝卜干、葱花等调料,香气四溢,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在晴川阁附近的一些早餐店,就能品尝到正宗的热干面,比如 “蔡林记” ,这是武汉的老字号,他家的热干面采用独家黑芝麻酱,味道浓郁,深受食客喜爱。
糊汤粉也是武汉的特色美食之一,以鲜鱼熬制的浓汤为底,加入圆润细腻的米粉,再撒上葱花、胡椒等调料,鲜美无比,温暖又开胃。像 “汪记鲜鱼糊汤粉”,位于中山大道 1504 号,他家的糊汤粉味道浓郁,胡椒味恰到好处,能驱散冬日的寒意。
豆皮是武汉人早餐的常客,色泽金黄透亮,鲜艳夺目,皮薄软润爽口,滋味鲜美。“严老幺重油烧麦三鲜豆皮” ,位于汉口自治街前进四路 219 号对面,这里的豆皮煎得香脆,内馅的糯米夹着香菇丁、肉丁、笋丁,香气扑鼻,让人回味无穷。
如果你想在游玩晴川阁后,找一家环境优雅的餐厅,品尝美味的菜肴,那么 “晴川假日酒店 - 江景餐厅” 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家餐厅坐落于长江江畔,拥有绝佳的江景视野,在这里用餐,你可以一边欣赏长江的壮丽景色,一边品尝精致的美食。餐厅的菜品丰富多样,有养生佛跳墙,浓浓的汤汁鲜香可口,层次丰富,花胶、鲍鱼、海参、干贝、花菇等各种珍贵海味的精华都浓缩在这一碗汤中,入口绵柔,鲜味立即充满整个口腔;粉蒸黑山羊,沾着粉的羊肉滚烫滚烫,香味在口腔内四处乱窜,耙软细糯,粉蒸面和羊肉相得益彰,十分解馋又下饭。
“悦江食府” 同样位于晴川假日酒店二楼,临江落地窗将武汉经典风貌尽收眼底,晴川阁、古琴台、黄鹤楼、归元寺等美景一览无余,让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能领略武汉的独特风光。餐厅的剁椒有机雄鱼头,选用份量足足的有机雄鱼头,搭配剁椒、小米椒、野山椒等,酸辣鲜爽,超级入味;脆皮乳鸽,外皮炸得酥脆紧实,内里的肉汁却被牢牢锁住,撕开外皮的瞬间,肉眼可见的多汁嫩肉,让人垂涎欲滴 。
武汉晴川阁,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古建筑,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在长江之畔,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它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一幅美丽的画卷,一首激昂的诗篇。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古建筑爱好者、摄影爱好者,还是亲子家庭,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收获。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楚地建筑的独特风格,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可以沉浸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聆听历史的回响;可以用相机捕捉每一个美丽的瞬间,留下难忘的回忆;还可以与家人一起,度过一段温馨而快乐的时光。
如果你还未曾踏上这片土地,那么不妨收拾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走进晴川阁,去探寻它的历史,欣赏它的美景,品尝它的美食,感受它的独特魅力。相信当你离开时,心中定会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对这座城市和这座古老的楼阁,也会有一份别样的眷恋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