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武汉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679号-4
2024-12-20
江汉区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这样独特且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其得名 “江汉区” 的关键因素。长江,作为我国的第一大江,气势磅礴地自西南向东北流经江汉区境;而汉江下游河段则自西向东,缓缓流入江汉区境,二者在此汇聚,共同勾勒出这片土地的轮廓,也赋予了它极具地域特色的名称。
武汉素来有着 “江城” 的美称,这一称谓与江汉区所处的位置也息息相关。江城之名,最早可追溯至大诗人李白的诗句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自那时起,武汉便与 “江城” 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江汉区正位于这江城的核心地带,是长江与汉江交汇的重要节点,宛如江城的心脏一般,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变迁,也承载着江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武汉的城市格局中,江汉区的地理位置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它不仅是武汉三镇中汉口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凭借两江交汇的优势,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和商贸往来的汇聚之地。南来北往的船只沿着长江、汉江穿梭,在这里装卸货物、进行交易,使得江汉区逐渐成为了热闹非凡的商业区,也为武汉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江城独特风貌的生动写照。
江汉区名称的确立,背后有着漫长且丰富的历史变迁过程。回溯到明代以前,如今江汉区所在的这片区域,还仅仅是毗连汉阳的一个水曲荒洲,人烟稀少,未形成较大的聚居地和城镇规模。
明朝明成化年间(1465 年 - 1487 年),一场重大的地理变迁发生了 —— 汉江下游改道。在郭茨口一段,汉江裁弯取直,主河道从龟山北麓汇入长江。这一改道事件堪称是汉口地区发展的转折点,原本荒寂的水洲,因汉江改道后 “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吸引了各地的商民纷纷移居汉水口北岸,也就是如今的汉口地区,街市的雏形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口凭借着优越的水运交通条件,不断发展壮大,商业日益繁荣,人口也越发密集,逐渐崛起成为了重要的商埠。至明末清初,汉口已经达到了 “楚中第一繁盛处” 的辉煌程度,与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并称为 “天下四大名镇”,在全国的商贸领域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而江汉区所在的这片位置,在汉口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带,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洗礼,从最初的荒洲,到商贸繁荣的区域,其名称也在历史的进程中慢慢确定下来,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江汉区,承载着这片土地上先辈们的奋斗足迹以及深厚的历史记忆,见证着汉口乃至整个武汉的兴衰荣辱与蓬勃发展。
江汉区作为武汉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其人口数量呈现出一定的规模与变化趋势。截至 2021 年底,江汉区常住人口为 68.9 万人,而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到 2023 年末,常住人口约为 69.05 万人,户籍人口则达到 52.54 万人。从武汉市各辖区的对比来看,江汉区的面积在全市下辖区中排名第 13 位,是武汉市面积最小的区,不过其人口数量在各辖区中的排名处于中游位置。比如,与洪山区、武昌区等人口众多的辖区相比,洪山区在 2023 年常住人口达 149.89 万人,武昌区常住人口为 125.51 万人,江汉区的人口数量明显少于它们;但相较于汉南区、蔡甸区等区域,江汉区的人口又相对更为密集,像汉南区 2023 年常住人口仅 16.1 万人,蔡甸区常住人口为 62.29 万人。可以说,江汉区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汇聚了相当规模的人口,承载着城市发展中的诸多功能与活力。
江汉区是武汉市面积最小却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区之一,其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相当可观,约为 25415 人 / 平方公里(以部分统计数据为例),这样的人口密度给当地的城市建设、生活氛围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深远影响。
在城市建设方面,由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愈发显得珍贵,所以城市建设更注重空间的高效利用,像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众多的住宅小区、商业写字楼等都往空中、地下等空间拓展,以此来满足大量人口的居住、办公等需求。例如江汉区的武汉中央商务区,高楼林立,打造出了极具现代化气息的都市风貌,容纳了大量的商务办公人群以及居住人口。
生活氛围上,人口密度高使得江汉区处处充满了烟火气,大街小巷热闹非凡,各种商业店铺、街边小吃摊、便利店等一应俱全,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走在江汉路步行街,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是人头攒动,人们在这里购物、休闲、品尝美食,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而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高密度的人口为服务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大量的人口意味着庞大的消费市场,这吸引了众多商家在此布局,推动了商贸、餐饮、娱乐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例如,江汉区的武广商圈,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每天都有大量消费者前来购物消费,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同时,人口的集聚也促进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催生了不少创新型的产业和商业模式,像江汉经济开发区内,众多创业者、科技人才汇聚,打造出了多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助力城区的产业升级与转型。
也正是这样独特的人口密度,让江汉区呈现出独特的人文风貌,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行业的人们在这里汇聚、交流、融合,形成了包容、多元且充满活力的城区文化,书写着江汉区独有的城市故事。
江汉关博物馆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沿江大道 129 号,它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江汉关大楼而创建,而江汉关大楼于 1924 年 1 月建成,是近代汉口开埠的标志。
从建筑角度来看,江汉关大楼坐南面北,依建筑的中轴线 —— 钟楼呈对称布局。建筑由主楼及其顶部的钟楼组成,总高度 45.85 米,在当时是武汉的最高建筑物。大楼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四周由数量不等、风格独特的廊柱环绕装饰,呈现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观坚固,庄重典雅,富有艺术感染力。底层为正方形,一楼以上为三合院式构造,在建筑正立面女儿墙的正中处,还篆刻有著名书法家宗彝所书 “江汉关” 三字。
历史上,这里曾是长江水道的重要关口以及军事要塞,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诸多的风云变幻。江汉关博物馆对外开放的陈列展览内容丰富,有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以及钟楼微缩复原展示等常设展览。其基本陈列《江汉朝宗 —— 武汉城市现代化历程》分为 “汉口开埠”“艰难跋涉”“走向辉煌” 三个单元,展览以 1861 年汉口开埠为切入点,以丰富的文物为基石,综合运用照片、图版、表格、油画、场景复原、触摸屏和多媒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全景展示武汉开埠设关后迅速崛起的辉煌屈辱历史以及武汉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而复原陈列则主要展现江汉关海关业务相关的场景,比如办理进出口报关业务的报关大厅、最高行政长官税务司的办公室以及管理长江航道与港口事务的江务课、负责文件收发、登记、拟稿、打字、译电、人事统计等工作的秘书课等部门办公场景。钟楼微缩复原陈列室更是能让游客清晰看到江汉关钟楼和塔钟的全貌。
截至 2022 年,江汉关博物馆馆藏文物总数 3977 件 / 套,珍贵文物 390 件 / 套,涵盖金属器、瓷器、木器、纸制品等多个类别,像江汉关大楼、江汉关银锭、关金券和《红旗插上江汉关》油画等都是馆藏珍贵文物。对于游客来说,走进江汉关博物馆,就仿佛走进了武汉的历史长河之中,能够深入了解这座城市在近现代历史进程中的发展脉络,感受岁月留下的深刻印记,是探寻武汉历史文化必不可少的一站。
武汉博物馆坐落于江汉区青年路 373 号,其规模较大,主体馆藏建筑很有特点,是湖北省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在闹市区中人气颇高,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历史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馆内收藏的文物极为丰富,涵盖了多个历史阶段以及不同的文化艺术领域。从古代的陶瓷到书画,从青铜器到玉器,应有尽有。例如在历代文化珍藏展中,有唐、宋、元时期的陶瓷,其中镇馆之宝 “青花四爱图梅瓶” 不得不提,这件元代青花瓷制作精美且传世稀少,极其珍贵,它描绘古代四大文人以及他们的倾心所爱,人物形神兼备,特征鲜明,衣纹用笔潇洒自然,主题纹饰与青花色泽交融一体,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为国家一级文物。还有三国吴国的青瓷坞堡,更显精致,距今时间久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在明清书画展中,国画佳作琳琅满目,展现出我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除了这些,二楼展示的古代历史以及三楼呈现的近现代历史相关文物,也从不同角度勾勒出武汉这座城市在岁月变迁中的模样。古代历史部分,与武汉关联紧密,从最早的夏商周时期武汉的建城规制,到秦汉、三国两晋,再到隋唐、五代十国之后,各个阶段的城市遗迹、文化遗迹等相关展品都能在这里看到踪迹。近现代史更是不容错过,近现代的武汉有着 “东方芝加哥” 的美誉,有着辉煌的过往,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里,武汉还有过政府首都、特区等行政称谓,馆内陈列的众多文物都见证着那段繁荣且波澜壮阔的历史。
参观武汉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到珍贵的文物,还能借助馆内精心设计的展览布局以及高科技展示手段,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每件展品背后的价值与意义,是一场穿越时空、领略武汉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彩之旅。
江汉路步行街堪称武汉的一张亮丽名片,有着 “天下第一步行街” 的美誉,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中心地带,南起沿江大道,贯通中山大道、京汉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长 1600 米。
每当来到这里,便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繁华气息。街道两侧商场、百货公司林立,像武汉国际广场、王府井百货等,汇聚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特色餐饮店更是数不胜数,从地道的武汉小吃店到各地风味的餐馆,应有尽有,无论你是想品尝一碗热干面、一份鸭脖,还是享受一顿精致的西餐,都能找到心仪的去处;还有各种娱乐场所,比如电影院、KTV 等,为人们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这里的建筑风格也是一大亮点,可谓是 “武汉二十世纪建筑博物馆”,有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派等,不同风格的建筑相互交织,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让人仿佛漫步在建筑艺术的长廊之中。走在步行街上,既能看到时尚潮流的年轻人穿梭在各大店铺之间,也能看到游客们驻足欣赏街边的老建筑,拍照打卡留下美好的瞬间。
到了夜晚,霓虹灯亮起,整个江汉路步行街更是如梦如幻,热闹非凡,成为了武汉知名的购物和观光打卡地,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人们的欢乐时光,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感受它的独特魅力。
中山公园是江汉区一处备受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它占地面积较大,园内景观丰富多样,湖泊、花坛、假山等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画卷。
一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可能就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泊,湖水清澈,周边绿树成荫,湖面上偶尔还会有小船划过,泛起层层涟漪,给人一种宁静惬意的感觉。花坛里四季都有不同的花卉绽放,春天的樱花、夏天的月季、秋天的菊花、冬天的腊梅等,五彩斑斓,芬芳四溢,让人们在不同的时节都能欣赏到自然之美。假山则增添了一份园林的雅致,或小巧玲珑,或气势磅礴,有的可供游人攀登,站在山顶俯瞰公园全景,别有一番趣味。
而且,中山公园是免费开放的,这对于当地居民和游客来说无疑是一大福利。它为大家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每天都有许多人来这里散步、跑步、打太极、跳广场舞等,还有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来游玩,公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人气十分旺盛,处处彰显着生机与活力,是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绝佳去处。
热干面作为武汉人 “过早” 的经典美食,在江汉区更是有着多种多样的精彩呈现。
像 “铁棚子热干面”,这家藏在刁角的社区小店,尽管门面只是个铁棚子,却凭借地道的口味吸引了无数食客慕名而来。它遵循着武汉老传统热干面的做法,每天把面放在电扇下,将油完全抖出来,如此一来,面入口更加爽口,吃完后碗底也不见油,很是清爽,深受 “清淡型” 热干面爱好者的青睐。这里的热干面不加卤水,面质筋道不坨,搅拌之后,浓郁的芝麻酱挂满面条,根根分明,一口下去又干又香,再加上嚼起来嘎嘣脆的萝卜干,堪称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仿佛能从中品尝到儿时的味道,满满的都是回忆。
还有 “君君副食”,这家在新华路经营了 30 多年的小店,门头虽只有过道宽,却也是个深藏不露的宝藏店铺。老板余阿姨曾是武汉老字号国营餐馆芙蓉酒楼的职工,下岗后开起了副食店,兼卖早点。店里的热干面很干巴,没有过多花哨的调料,葱是在屋内备好的,食客还可以自选腌菜、辣椒、醋等。用搪瓷碗装着的面条,复古感十足,面一到手得赶快拌开,一口下去,芝麻酱的香味瞬间在口中迸发,那种纯粹的味道,被不少人视作珍宝,觉得这才是正宗的武汉热干面的味道。
除此之外,像茗记热干面、老江城热干面(大智路店)、老汉口民生甜食馆(北湖总店)等店铺的热干面也各有千秋,在江汉区的大街小巷,满足着不同食客对于热干面的喜好与期待,也彰显着热干面在武汉 “过早” 饮食文化中那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江汉区,牛肉粉面也是深受大众喜爱的面食类美食,汇聚了各方滋味,形成了独特的风味。
“余艳梅拌面世家” 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家的麻辣牛肉拌面堪称一绝。牛肉片切得薄厚恰到好处,肉质鲜嫩多汁,和特制的麻辣酱完美交融,咸香中透着辣意,让人吃得直呼过瘾。而且这家店全天 24 小时营业,即便晚上来吃宵夜,也有美味的现炸面窝等着你,瞬间就能让胃和心都充实起来,也因此成为了不少人的深夜食堂。
“王氏华华牛肉面” 同样声名远扬,作为老字号,店内主打汉派牛杂。他们以牛骨熬汤,用牛油打底,招牌牛杂面里的牛筋软糯、牛肠顺滑、牛肚 Q 弹、牛肉酥嫩,每一样食材都炖得软烂且入味,汤底更是辣中带甜,令人回味无穷。要是再配上一个在武汉不太容易寻得的油墩,泡入碗中吸足汤汁,软糯与酥脆融合出的奇妙口感,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此外,像三镇民生甜食馆(长港路店)、婆婆粉(江北店)、东一味鲜牛肉粉(武展店)等店铺的牛肉粉面也都有着各自的招牌特色,凭借着独特的风味在江汉区的美食江湖中占据着一席之地,让人们在品尝牛肉粉面的过程中,感受到武汉美食别样的魅力。
武汉的高温时节,来一碗凉面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而江汉区的凉面更是有着独特之处。
比如伫立在美食如织的水塔美食街的 “水塔李氏凉面”,就经受住了来自天南地北食客的考验。它家凉面的关键在于麻酱的稀稠调配,既不会浓得掩盖其他味道,也不会淡得尝不出鲜味,比例恰到好处。面条沾着稀释过的芝麻酱呲溜入口,口腔里满是柔和、绵绵不断的芝麻香,和热干面那种浓郁醇厚的芝麻香有所不同,给人一种别样的清爽口感。而且豪华版的凉面配料丰富,黄瓜丝、豆芽、大头菜等搭配在一起,光是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开,吃上一口,周身的暑气仿佛都随之消散了。
“王记牛杂馆” 开了多年,店里的热干面、牛肉粉曾备受大家推荐,而他家的凉面同样是值得一尝的单品。还有像 “靓靓蒸虾”“巴厘龙虾”“肥肥虾庄” 这些虾店里的凉面也很有特色,往往会搭配大头菜与芝麻酱,给回味带来一丝甜意,在点评网站的排行榜上也是名列前茅,足见食客们对其的喜爱,是武汉人在炎炎夏日开胃解暑的好选择。
藕汤,堪称武汉冬季暖胃的必备美食,在江汉区也有不少售卖藕汤的特色店铺,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些藕汤十分讲究莲藕的选材,往往会选用本地优质的莲藕,口感粉糯,炖煮之后入口即化,还带着莲藕本身的清甜。汤则是用老母鸡、排骨等食材搭配着莲藕,经过长时间的熬制,将食材中的鲜味都融入到汤里,使得汤头浓郁鲜美,滋味醇厚,表面还会泛着一层淡淡的油花,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烹饪方式上,有的店铺会遵循传统的做法,小火慢炖,让各种食材的味道充分交融,将藕汤的鲜美发挥到极致。